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数学奥数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学数学奥数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道小学数学奥数题1的1次方+2的平方+3的三次方+4的四次方+……+2005的2005次方所得的和除以10?
因为除数是10,所以只需知道被除数的个位是多少就能知道其余数了。
又因为1,2,...9,10的各自平方后的个位数为1,4,9,6,5,6,9,4,1,0,个位的数值只受个位影响,所以
每10个数的个位数值和的个位为5,那么就这样一直加到2000时,一共有200组5的和,最后个位数值还是0。最后只剩2001到2005,容易算得其个位为5。
所以其余数为5。
你所给的答案有错!再看看答案。
这类看似数值很大的题目一定要从题目的其他条件找相关联系。
小学奥数题和高考理科数学题哪个难?
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我是一位数学学霸,其实小学奥数题挺简单的,我以前数学奥赛得过省一等奖,只是奥数的思维与数学不太一样,很多人觉得难是没有转变过思维来。
高中数学挺难的,况且与小学相比,还有初中内容,高中数学既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于初中数学没有太大联系,高中数学将引入很多全新的概念,而且有很多东西不遵循正常思维。立体几何、不等式、数列等内容是高中数学最难的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大学的高等数学还要以高中数学为基础,所以说高中数学不算数学中最难的部分教小学数学的老师会做高中和大学的数学题吗?
一般来说,两个字不会:
这东西和骑自行车、游泳的技能不一样,学会了就永远会了。别说过了那么久没有刻意练习,没有接触那一块的内容,就是两三年甚至小半年不去练习就会“退化”。举个简单的例子,高三毕业前我们是最博学的,但是经过一个大一,再要你去高考,嗯……够呛。
那有人就要反驳了,我小学学的九九乘法表,加减法怎么过了十几年没有忘记?天天用,怎么可能忘记,就像你闺蜜天天在你面前晃悠,“她化成灰你也会认识”!但是一个三五年没见过的高/初中同学,你可能连名字都叫不出(当然这里面也是包含了一部分外貌变化)。上面例子恰当的话,就说一个简单一点的,高中那么复杂的数学、物理公式是怎么记住的?天天瞅着它,想忘记都难!
言归正传,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接触的是小学内容(别小看小学内容,小学奥数你还不一定做得出来),所以对这方面套路非常熟悉,但是对于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内容不熟悉,所以很难转化思维,可以说是思维以及知识“固化”。
但是,凡是有意外,要是这老师闲着,锻炼思维,每年做一做高考题、考研题目,至少做几个题绝对小意思。
或许用心理学上舒适区理论来解释也可以
熟练地就是舒适区,高中乃至大学的区域,已经到了绝大部分老师的学习区乃至恐慌区。
ps:要想拓宽自己舒适区就是不断地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
一般来讲,小学教数学的老师解答不了高中和大学数学题,如八十年代顶职的和于九十年代转正的代课小学老师,或初中升师范学校的老师,但也有小部分小学老师也很牛,他们有的是师大或其它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是北清等名牌大学毕业,因发达地区或贵族私人学校高学历高薪水招聩,他们屈尊小庙,这些老师很牛,不说能做大学数学题,教大学都能信任,什么行业都藏龙卧虎,别轻意小看人。
[呲牙][呲牙][呲牙]问出这种问题的人挺有意思,心里咋想的大家心照不宣吧。你爸你妈在你小的时候教会你吃饭,但后来没能教会你成为国家特级厨师,所以他们就是你鄙视的对象?[呲牙][呲牙][呲牙]
换一个说法,假如有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高考甚至考研中拿下数学高分,提问者是否又有什么怪问题提出来了呢?[呲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数学奥数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数学奥数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